地矿新闻
“无人机+”助力陕西地矿综合队经营发展向高攀升
2023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,首次提出“新质生产力”这一重要概念。2024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将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”列为2024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。陕西地矿综合队领导班子深入学习领会,认真抓好落实,把地质勘查的绿色化、智能化作为发展方向,积极探索无人机技术在地质矿产勘查、地灾应急救援、地质测绘等业务中的应用,加快形成地质新质生产力。
2024年4月28日和5月8日,该队领导分别带队前往河南、重庆考察调研工业级无人机设备。目的是引入工业级无人机替代传统的钻机设备搬迁方式,采用机械化换人、自动化减人、智能化无人的方式,实现资源勘查与环境保护的平衡,从而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优化路径。
2024年11月,该队《陕西省山阳县银洞沟重晶石矿普查》项目首次成功使用大型无人机搬迁钻探设备,标志着该队在践行“新质生产力”战略中取得关键性突破。搬迁作业中,无人机仅用15小时完成传统运输需7天才能完成的设备搬迁任务,实现了地质勘查领域从“小型测绘”到“大型设备搬迁”的跨越式升级。
“过去我们用小型无人机测绘,现在引入大型无人机,连钻机、泥浆泵都能‘空运’,效率提升不止一倍两倍。”该队山阳县银洞沟项目负责人说。据他介绍,施工区位于海拔1040米至1350米之间,植被茂密且乔木林较多,搬迁的钻探设备总重达8吨,传统方式需动用10人,如今仅1架无人机即可完成。
2025年3月,该队承揽的“宝鸡市渭滨区晁峪河流域(上川段)生态保护修复项目(一标段)”开始施工,施工过程中使用无人机搬迁树苗。无人机对树苗进行精准吊运,不仅避免了传统搬运方式可能对树苗造成的损伤,更节约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,提高了工作效率,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。
大型无人机搬迁打破了高海拔、复杂地形钻探作业的瓶颈,为该队今后的绿色勘查提供了新范式。同时,从“无人机+地质矿产勘查测绘”到“无人机+地质灾害应急”,再到“无人机+绿色勘查”,既是该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积极探索,也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。
无人机等智能化工具对发展地质新质生产力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。一是以人为本,通过减少人力作业等方式,降低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,防止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地带并避免人员受伤害。二是保护设备设施,缩短施工准备时间,避免设备在拆解搬运过程中遭受损坏和产生安全危害,从而延长设备寿命。三是保护生态环境,通过绿色勘查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。
未来,陕西地矿综合队将敏锐捕捉低空经济市场的变化与需求,在低空经济领域展开积极探索,以更快节奏和更高效的行动融入这一新兴领域。同时,大力推动该队向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,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搭建,实现对低空作业的实时监控、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,为安全作业提供有力保障,助力该队经营发展向高攀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