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喘息中迈步
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。我亦怀揣着攀登泰山的梦想。
我已久未登山,今年入伏后,尝试着晨跑。然而,时光荏苒,仅跑两圈便已气喘吁吁。腿部沉重,几乎不愿再迈出步伐。尽管如此,我仍努力坚持将“喘息”进行到底,最终发现脚步变得轻盈起来。
许多事与登山、跑步一样,非经历喘息、流汗甚至流血不足以成就。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80年前,中国人民以付出超过3500万人牺牲的惨痛代价,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,其悲壮程度令人扼腕。倘若当时有人如汪精卫般投敌卖国,或如投降派般软弱地放弃抵抗,那么胜利的曙光或许将难以照耀在中国这片土地上。
拿破仑曾将中国比作一头沉睡的雄狮。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,中国在1840年后确实陷入了沉睡。清朝灭亡后,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,随后国内军阀割据,战乱频仍。北伐战争尚未彻底胜利,蒋介石便背离革命,引发了新的内战。日本正是利用了中国当时的贫弱和内乱,才得以乘虚而入。然而,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意志。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,不愿忍受人民的苦难、民族的衰败以及国家和种族的灭亡,他们寻求救国之路。这头沉睡的雄狮终于被唤醒。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共产党并未满足于现状,而是继续以不懈的努力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。如今,中国正以雄壮的姿态屹立于东方。
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”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作之词,展现了即便面对重重困难,亦能从头“迈步”的从容气魄。若将近代中国历史视为一段艰难挣扎的历程,那么我党的历史,则是始终铭记初心,不断以从头“迈步”的从容气魄坚守使命,不懈奋斗向前的历程。当前,若能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以泰山“快活三里”之喻所启示的规律,持续不懈地向前迈进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定能得以实现。
对于当前一些年轻人的状况,我实难苟同。他们不仅体质羸弱,还意志消沉,仅跑几步就气喘吁吁。气喘也就罢了,更令人遗憾的是,他们一旦感到疲惫便放弃努力。然而,不跑怎么能前进?须知许多技能和能力都是要在克服困难、经历“喘息”后,而不是在安逸的“呼吸”中培养和提升的。我不仅坚持晨跑,有时晚上还练习跳跃,只有在完成这些锻炼之后,我才真正感受到身体的轻盈和气息的顺畅。
我之所以进行这样的锻炼,是为了增强体质,以便在我退休之后,能够较为轻松地攀登泰山的“十八盘”。